外链软文网 - 软文营销_软文推广_软文发布_外链群发_专业软文推广平台 http://wl.zjxxp.com/ 原标题:今年已有108位基金经理离职 监管祭出利器:“公转私”基金经理静默期延长至1年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洪小棠 2022年5月26日,经济观察网记者独家获悉,华商基金旗下基金经理梁皓将离职,下一步或将“奔私”。此前的5月19日至21日,华商基金密集发布增聘基金经理公告,目前梁皓所管理的7只基金均增聘了基金经理。 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较为疲弱,虽然行情不佳,但基金经理“出走”的现象较多,尤其已有包括崔莹、葛晨、到董承非、周应波、林森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奔私”。 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5月26日,今年以来已有108位基金经理离职,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从历史数据来看,2021年亦是基金经理离职数量较多的一个年份。 延长静默期至1年 随着基金经理奔私现象愈发密集,这也引起了监管的关注。 日前,证监会就发布了发布了《关于实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其中第十八条表示,根据《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公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对知悉基金投资交易等非公开信息的岗位人员设置一定期限的离职静默期,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 这意味着,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后,发行管理私募等产品由此前的3个月静默期延长至1年。 在记者采访的基金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经理离任对所管理的产品投资风格、投资逻辑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而基金经理们的频繁出走也会使得基民的持基体验不佳,另一方面如果离职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较多,也需要集全公司投研之力来接管产品,短时间内会影响其他基金经理的工作安排。 而对于此规定的出台,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表示,此机制出台目的是为了维持公募基金经理团队的稳定性,促进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静默期的延长技术性地影响基金经理的出走决策,行情火爆的时候容易人心思动,但是一年之后还能否趁上行情募资,增加了决策成本,让公募基金经理慎重决策,是一时跟风还是已经做好长远打算。 而由于机制灵活,激励较高,使得部分公募基金经理在累积了一段时间的公开业绩后和曝光度后,纷纷转战私募。 此政策出台后,部分私募机构亦表示一年静默期时间较长,会综合评估审慎决策招兵公募基金经理。 荣浩认为,私募机构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策略也会相应调整,过往静默期短,基本可以做到“无缝衔接”“现摘桃”;延长至一年后,考虑到公司发展计划和市场变化,对公募基金经理匹配度考察会更加审慎;预计很多私募会重新重视加强自身机构内部人才培养计划。 流动加剧 今年以来,一批公募基金大佬“奔私”,掀起了一轮“奔私”大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年内共有108位基金经理离职,创下2019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事实上,近几年,公募基金经理的流动愈发频繁。2016年至2021年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分别为155人、168人、186人、224人、253人、323人。 5月7日,易方达基金公告称,基金经理林森因个人原因离职。之后,林森加盟上海勤辰。 3月30日,中欧基金公告基金经理周应波离职。周应波创立了私募--上海运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月19日,宝盈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肖肖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 2月7日,博时基金医药基金经理葛晨宣布离职,并于随后加盟知名私募高毅资产。 1月,董承非卸任副总经理职务,正式“挥别”兴证全球基金,加盟老同事的“睿郡资产。 同为1月,崔莹从华安基金离职,并与多位业内好友联合创办上海勤辰。 除了延长静默期,《办法》还通过薪酬制度,约束基金经理流动。 其中规定,公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实施薪酬递延支付和追索扣回等制度。如递延支付年限不少于3年,向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追索扣回制度的相关规定对离职人员同样适用。 责任编辑:张熠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三门资讯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