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印是著名网络工程师,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两本专著,还是IT领域某顶级出版社的审稿人。 今年36岁的他,已经在国外生活了19年。 从儿子1岁多,王印开始带他去各国旅行,如今儿子不到6岁,已经走过29个国家。 有人质疑,带这么大的孩子旅行,他长大后什么都记不住,有什么用? 也有人纳闷,小孩子这么不可控,他是怎么做到一个人带娃旅行的? 面对这些争议,我和他聊了聊带娃旅行背后的故事。 17岁时,王印孤身前往新加坡留学,后来又辗转至沙特的一所大学担任校园网络工程师,工作至今。 他所在的这所大学,待遇优厚,而且给员工提供每年40天的带薪假期和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式的教学配置。 这不仅让他有充分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同时也解决了孩子的入学问题。 有钱有闲,在外人眼里,王印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他自小喜欢旅行。聊起缘由,他说“小时候经常玩《大航海时代》,在游戏里可以体验异国风光。从那时起,就萌生了去世界各地看看的念头”。 在成为爸爸之前,王印已经到过三十多个国家。 在他31岁那年,儿子呱呱坠地,唤名弈仁。 收入高,假期多,经验丰富,他决定带着儿子一起看世界。 于是,接下来的5年里,欧洲,中亚,东南亚…… 从儿子蹒跚学步到恣意奔跑,世界上29个国家,留下了父子俩大大小小的身影。 在毛里求斯唐人街, 带着只有一岁半的儿子认识中国建筑,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法国巴黎, 登上埃菲尔铁塔,尽览世界浪漫之都的璀璨夜景。 打卡地球自转装置“傅科摆”,在儿子心上悄悄埋下物理启蒙的种子。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 站在古老的抽水风车下,听叶片吱悠悠地转,感受人类的智慧和时间的流逝。 参观梵高美术馆,感受艺术的魅力,接受伟大艺术家的熏陶。 在意大利, 看“不倒”的比萨斜塔,任凭儿子的好奇心之树不断生根发芽; 感受米兰大教堂华美的哥特式建筑,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 在古罗马斗兽场的断壁残垣间,给孩子讲述千年前的罗马故事。 在迪拜, 登上世界第一高楼,看别样风景; 在沙漠上建的室内滑雪场尽情玩乐,放肆大笑。 在约旦, 徒步在广袤的月亮峡谷,欣赏戈壁风光; 夜晚,星空尽收眼底,当大片流星划过,轻轻许下愿望。 在波黑, 穿行在古城和满墙弹孔的断壁残垣间,告诉孩子和平的可贵。 在希腊, 看雅典卫城栩栩如生的神像,在古老的奇迹间穿行; 走进街边随处可见的历史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和发展。 沿着“帕纳辛纳克体育场”跑步,在马拉松的故乡感受体育的魅力; 在冰岛, 看滚烫的地热泉水喷涌而出; 在冰川上体验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看连绵不断的瀑布滚滚而下,感叹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在马来西亚,从双子塔俯瞰异国风光。 用一小时走完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在亚美尼亚, 参观种族大屠杀纪念馆,带孩子读懂苦难。 今年12月份,他准备带孩子去欧洲旅行: 慕尼黑的啤酒节 巴黎的迪士尼乐园 去阿尔卑斯山体验滑雪 在维也纳感受音乐和歌剧艺术 接下来,是北美,南美、非洲。 他计划着,在孩子18岁之前带他走遍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 有人质疑“带这么小的孩子出去玩,长大后他也不记得,有什么用呢?” 他回答:儿子虽然还小,但是旅行时的开心是真的。等他长大后再把这些拿出来,儿子会知道爸爸从小牵着他、抱着他、背着他去过那么多国家和地方,非常有纪念意义。 旅行的意义不止是见风景,更在于陪孩子一起成长。 他认为旅游期间进行的教育,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开拓眼界之余,王印会借机对儿子进行品行教育。 为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自信,他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流。 买玩具的时候让孩子自己给钱,坐公交车的时候告诉司机师傅目的地是哪里…… 在雅典街边遇到难民,他会当场买一些食物,跟儿子一起分给他们。 “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像你一样有这样好的条件,还有很多小朋友可能饭都吃不饱。要尽能力帮助别人”。 在每一个恰当的时机,在儿子心中埋下善良的种子。 虽然在国外生活,王印却非常注重爱国教育。 在塞尔维亚,他特意带孩子去到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送上鲜花,缅怀烈士。 “你没出生的时候,我们中国被美国轰炸过,这是无辜牺牲的人。你虽然在国外长大,但你的根在中国”。 每到一个地方,他会提醒孩子“每个国家、地区、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惯,要学会理解别人和你的不同”。 在中东,他告诉孩子伊斯兰教不能喝酒吃猪肉。 在欧洲参观亚美尼亚大教堂,他提前跟孩子说好“不能吵闹”。 “不去看世界哪来的世界观呢?”在王印看来,孩子的成长,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会为孩子的成长积蓄强大的能量,助力孩子展翅翱翔。 这是作为爸爸的王印所能想到的,带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媒体眼中的波黑是好战的。他带儿子去了之后发现,其实这个国家的人特别善良热情,一路上有许多陌生人敞开怀抱拥抱他们。 那个很多人口中并不友好的波黑,在小弈仁眼里,是个有善良的爷爷奶奶的地方。 他借此告诉孩子,别人说的不一定是真相,不要以偏概全。 他深知,如何面对金钱是贯穿孩子一生的课题,因此会抓住机会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亚美尼亚棉花糖是0.5美元,而在迪拜,棉花糖却卖到6美元。 “你看儿子,迪拜的棉花糖可以在别的地方买12个,这是因为迪拜物价高,同样的东西价格其实是不同的”。 他会让孩子比较不同航空公司的价格,从而决定购买哪一家的机票。 他说,自己虽然不缺孩子吃穿,但是不能养成孩子乱花钱的习惯。 如今,孩子买东西会主动看价格是多少,选性价比最高的那个。 在王印看来,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他时刻以身作则教孩子有礼貌,尊重别人,要善良。 主动和清洁工、服务员打招呼; 吃完饭把餐桌收拾干净,不给别人添麻烦; 细节见修养,当是如此。 一次次旅行过后,王印惊喜地发现,儿子在悄然变化。 曾经那个内向、略显孤僻的孩子,现在会主动与人打招呼。 以前喜欢独享快乐的孩子,现在会主动跟小朋友分享玩具。 语言能力也有明显进步。如今5岁多的儿子,已经具备了上千个英语词汇,可以无障碍地阅读童书。 旅行之外,生活中的王印,在教育上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他不赞同“打压式教育”,也不赞成“唯分数论”。 “社会是动态发展的,等孩子长大,他小时候考多少分其实没那么重要” “打压孩子,拿他和别人去比,那样他会永远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比起鸡娃,他更在意能否做到因材施教。 他发现儿子对飞机特别感兴趣。每次出行小弈仁都会主动了解,这是什么航空公司、飞机是哪种型号…… 听到儿子说“爸爸我长大后想当飞行员”,他从不觉得这是孩子的玩笑话。 “可能儿子以后又会有新的目标,但是在此之前,我要守护好他的梦想”。 他会耐心解答孩子对飞机奇奇怪怪的疑问,遇到不懂的,就主动弄明白再向孩子科普。 他计划着,等孩子再大一些,他会把飞行员要具备的条件跟孩子讲清楚,把目标拆解、细化,鼓励、引导孩子完成梦想。 聊起目前国内的教育内卷,他感慨: 有的家长自己都不是名牌大学,却一定要求孩子考上名牌大学,这没有道理。家长自己都办不到的事情,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完成呢? 对于“鸡娃”一词,王印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鸡娃不如鸡自己。 “做父母的,自己足够强大了,还会担心子女以后过得不好吗?与其把压力给下一代,不如想下怎么让自己这代变得更好,这样才会从源头上避免焦虑,从容不迫找出最适合孩子的那条路”。 他认为,父母要经常抬头“看天”,毕竟,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以后哪个行业比较“吃香”现在很难预测。与其给孩子提要求,不如提高孩子自我选择的能力。 王印坦言,从小到大,父母只在品德言行上严格要求他,从来没有给过他任何学习上的压力,也从不干预他的选择。 “我现在是网络工程师,然而几十年前,我父母由于时代的局限看不到未来的网络发展,他们当时能做的就是支持我、尊重我”。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我的父母在我7岁时就离异了,但是我的童年依然过得很快乐的原因”。 很大程度上,他能取得如今的成就,进而为下一代铺好一条更好走的路,与父母当年开明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分不开。 最后,我们谈到了对小弈仁未来的期待。 他是这样说的: 我对孩子的成功没有定义,我也不要求孩子在某个领域做到一定程度,我无权给他什么使命感,我只希望他能快乐长大。 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是明确自己要什么,并能按照本心去生活。 而他能做的,就是带孩子去体验世间万物,让孩子告诉爸爸喜欢什么,而不是去要求孩子喜欢什么。 采访结束,王印发来一段母亲对他说的话,再次令我惊叹不已。 这段话,说尽了家庭教育的本质,也为王印如今的成就和教育方式做了最好的注释。 分享给你们—— “我和你爸生你的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看不懂英语也没出过国,不妨碍我们支持你去国外学IT,学网络。没有以我们有限的文化程度、眼界来限制你的人生”。 湖北人力资源管理师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三门资讯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